很多文章谈到巴菲特时,常常停留在“长期持有”“买好公司”这样的口号,却很少具体说明他是如何真正操作的。本文不同之处在于:不仅讲理念,还提供一个可量化、可上手的估值方法,让普通人也能用数据来判断一只股票值不值得买。
一、巴菲特的核心思想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逻辑可以概括为:内在价值 = 企业未来能赚到的“业主收益”,折算到今天的价值。
- 业主收益(Owner Earnings):比净利润更贴近真实现金流。计算公式是:净利润 + 折旧摊销 + 其他非现金支出 − 维持性资本支出 − 营运资金增加。
- 贴现率 r:投资者要求的年回报率,可以理解为“明年的 100 元,今天值多少”。
- 长期增速 g:企业未来能维持的稳定增长速度,估算时要保守。
- 安全边际:即使估算出的价值是 50 元,也最好在 40 元或更低时买入。
二、如何量化估算内在价值
1. 计算业主收益
以净利润为起点:
- 加上折旧和摊销(账面费用,不是真花的钱);
- 减去维持正常运转所需的资本支出;
- 再减去因库存或应收账款增加而占用的现金。
结果就是企业真正能提供给股东的业主收益。
2. 预测未来增长
假设业主收益以 g 的速度增长。
巴菲特的快速估算方法:
- 逻辑公式:g ≈ 再投资比例 × 再投资回报率(ROE 或 ROIC)。
- 看历史:公司过去 5–10 年的 ROE/ROIC 是否稳定?利润和自由现金流的复合增长率是多少?
- 看资本配置:利润主要用于分红、回购,还是再投入?投入的钱能否保持高回报?
- 看行业空间:行业有没有增长空间?企业的护城河是否足够坚固?
- 保守取值:通常只取 3%–6%,接近长期 GDP 名义增速。即便理论值很高,也会调低。
例子:如果一家公司过去十年 ROE 平均 18%,留存收益率 50%,理论增长率为 9%。但巴菲特通常只会使用 5%–6% 作为估算。
3. 折算到今天
公式:价值 = 下一年业主收益 ÷ (r − g)。
这是最常用的“永续增长模型”。如果想更稳妥,可以预测 5–10 年的收益,再加上期末终值,用贴现率逐年折现。
4. 留出安全边际
计算出的价值是理论值,投资时需要打折。巴菲特常说:买股票要像买房子,不仅要买好,还要买得便宜。
三、示例演算
假设某公司:
- 每股净利润 = 3.0
- 折旧摊销 = 1.0
- 维持性资本支出 = 1.0
- 营运资金增加 ≈ 0
则业主收益 OEPS = 3.0 + 1.0 − 1.0 − 0 = 3.0。
若预期增长率 g = 3%,贴现率 r = 9%,则:
- 下一年业主收益 = 3.0 × 1.03 = 3.09
- 内在价值 = 3.09 ÷ (0.09 − 0.03) ≈ 51.5/股
- 若要求 25% 安全边际,最高买入价 = 51.5 × 0.75 = 38.6/股
结论:即便公司很优秀,若股价在 60,仍然过高;只有在 40 左右才有吸引力。
四、常见误区
- 好公司不等于好价格:再好的公司,价格过高也不值得买。
- 只看净利润:忽略维持性投入和现金占用,会高估价值。
- 过度乐观:给过高的 g 或过低的 r,都会让估值失真。
- 忽视资本配置:分红、回购、并购的质量,决定股东最终得到多少回报。
五、如何获取数据
很多人会觉得,这些数据是不是只有专业机构才能拿到?其实并不是。普通人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
- 财报公开数据:上市公司每年和每季度都会公布财务报表,证券交易所官网、公司官网的投资者关系页面都能下载。
- 证券APP:东方财富、雪球、Yahoo Finance 等应用会直接展示净利润、ROE、ROIC 等指标。
- 财经网站:像新浪财经、Wind、TradingView 等都能查到历史财务数据和增长情况。
- 简化方案:如果实在懒得计算,可以直接看公司过去 5–10 年的净利润和自由现金流走势,判断是不是稳定上升,再结合行业的平均市盈率作为参考。
六、总结
本文提供了一个普通人也能操作的巴菲特式价值投资方法:
- 计算业主收益;
- 预测合理增长;
- 折现得到内在价值;
- 留下安全边际,只在打折时买入。
价值投资的真义在于:用可量化的方法判断“值不值”,买得便宜,拿得住,等得起。
Share this content: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