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读道德经很有意思的,我是同时阅读了两本道德经。早先还在中粮广场上班的时候回家做地铁看到很多传统书籍低价甩卖,我一看印刷还可以,由于我没什么文化,也来不及自己看文字错误就买了一大堆回家。印象中好像才1、2块一本,大概买了几十本,第一本道德经就在其中《时代文艺出版社》。另一本是上个约和朋友约在书局见面,等待中看中一本道德经不错于是记录下来,后来买了(李一冉编著)。
整体来说两本各有千秋,第一本文字简洁想像空间很大,但是有的地方感觉思想层面有些狭隘。李一冉先生思想层次要比第一本高,辞藻华丽,但是有时感觉过于华丽了。
写了半天主题没有写。现在切入主题。主要下面几个方面:
道可道,非常道。这个感觉是“道”的宗旨。一切事物发展都是变化的,不要经验主义也不要教条主义。庄子不愧是道教的继承者,他的逍遥游中很多故事也是这个意思。
名可名,非常名。这个来说是一个“道”的思想的一个境界,一切事物的发展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希望世人不要太看重世间的名利等。这个与金刚经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暗合。很有意思。
从“得”方面来说,我觉得就是一个字“容”。道德经多次提到容如“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另外,老子在“得”行动上给了我们指导,可概括为三个字“慈、俭、谦”。原文如下“我有三宝: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可为天下先。”这里的慈其实也是“容”的一个表现。这里的俭不是单独指勤俭,更重要的是指无欲。谦其实也是“容”的一个表现。核心还是“容”。
老子也讲述了得与道德关系。“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道是不可失去的。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当得道时其他也随之得到,或已不重要了。
目前我理解基本就这么多了,还需要慢慢的理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