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量化有兴趣,我逐步用最简单的语言科普一些算法。希望大家喜欢。
简介
- MG-DCA = Momentum‑Gated Dollar‑Cost Averaging,中文:动量门控定投。
- 做法:每期定投前,先看一个简单趋势信号(如价格是否在均线上方、最近 12 个月收益是否为正)。
- 好处:在持续下跌或弱势震荡中少买,期望降低回撤、改善“坏序列风险”;
- 代价:可能错过 V 形反转的起始段,长期牛市里总回报不一定超过纯 DCA。
- 落地建议:股票指数用月度节奏、10 个月均线或 12 个月收益为主;加密用周度节奏、200 日均线 + 26 周变化率的双条件更稳。
1. 传统 DCA vs MG-DCA(发生了什么变化)
- 传统 DCA:每期固定金额买入,不看价格,不看趋势。
- MG-DCA:每期先看“趋势是否向上”。
换句话说:MG-DCA 不改变你的长期资金计划,只是改变每期的投入节奏。
2. 核心组件 = 动量信号 + 闸门函数
2.1 常用的动量信号
SMA(简单移动平均)
- 含义:最近 L 根收盘价的等权平均(例如 10 个月均线、200 日均线)。
- 用法:比较“当前价格”与“均线”——在上方视为更强势,在下方视为更弱势。
ROC(变化率 / 回报率)
- 含义:相对 L 期前的涨跌幅(例如:最近 12 个月涨幅、最近 26 周涨幅)。
- 用法:最近这段时间是整体上涨还是下跌,上涨多少、下跌多少。
选择建议:
- 股票/ETF:10 个月均线,或 12 个月收益是否为正(与现金或短债利率相比更严谨)。
- 加密/高波动:200 日均线 + 26 周涨幅作为“双确认”,更能过滤噪声。
2.2 闸门函数(把信号变成“投多少”)
把动量信号转成本期投入比例 g(范围 0 到 1)。三种门:
- 硬门(只有开/关)
- 规则:当信号大于阈值 → g = 1(全额投);否则 g = 0(不投)。
- 优点:简单、纪律性强;缺点:震荡期容易“开了又关”。
- 软门(可以半开半关)
- 规则:信号越强,投入比例越高。可分档:
- 优点:平滑、资金使用更均匀;缺点:大行情刚启动时,一开始可能投得不够。
- 迟滞门(两道门槛,防抖)
- 规则:设置“开门槛”和“关门槛”。只有当信号高于开门槛才从关变开;只有当信号低于关门槛才从开变关;在中间区间保持不变。
- 优点:显著减少“贴着阈值来回穿”的假动作;缺点:确认拐点更慢。
3. 落地流程(从 0 到 1 的 5 步)
第 1 步:确定节奏与数据
- 股票/ETF:用月度数据(每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
- 加密/高波动:用周度数据(每周收盘)。
第 2 步:定义信号
- 任选一种或两种组合:
第 3 步:选择闸门与阈值
- 新手优先:硬门;
- 波动大:软门;
- 震荡多:为任意门加“迟滞”(设定开/关两道门槛)。
第 4 步:设置储备桶与补投比例
- 储备桶:现金、货币基金、短债 ETF、或收益更稳的现金等价物;
- 补投比例(beta):门打开时,用多少比例把历史未投的储备补回市场,常见 25% / 50% / 100%。
第 5 步:执行纪律
- 用本期收盘计算信号,在下一期开门/关门并执行买入;
- 固定在每月或每周的同一时间点操作,减少主观干预。
4. 两套“默认模板”
模板 A:股票指数(VOO / QQQ 等)
- 节奏:月度;
- 信号:价格在 10 个月均线上方(或最近 12 个月收益为正);
- 门型:硬门;
- 迟滞:可设置一个小缓冲,例如开门槛 = 比较结果略高于 0.5%,关门槛 = 略低于 -0.5%;
- 储备桶:货币基金/短债;
- 补投比例:50%(平衡节奏与效率)。
模板 B:加密资产(BTC / ETH / SOL 等)
- 节奏:周度;
- 信号:价格在 200 日均线上方 且 最近 26 周涨幅为正(双条件都满足才开门);
- 门型:硬门或“软门+迟滞”(推荐双确认后再开);
- 迟滞:两周确认;
- 储备桶:稳定币 + 短券收益或券商货基;
- 补投比例:25%(留出冗余,避免假突破时一次全补)。
5. 风险与边界
- V 形反转错失:门通常在趋势更明确时才开,可能以更高价格买回。
- 震荡反复:硬门在阈值附近可能频繁开关;可用迟滞或软门减缓。
- 长期牛市劣势:当长期处于缓慢上行、回撤浅的环境,纯 DCA 的长期总回报可能更高。
- 行为风险:门长期关闭容易让人“弃策”。建议自动化执行,提前写好规则并坚持。
特别注意:复杂的算法并不一定是好算法(不一定可以赚钱)。做量化的目标就是利用数据科学的赚钱。所以重要的是验证、调优、选适合自己的算法去赚钱。学习一个算法就可以把算法放在自己的工具包里。在合适的时候使用就好。
Share this content: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