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下一个问题,该问Google还是AI?

你的下一个问题,该问Google还是AI?

你的下一个问题,该问Google还是AI?

“AI来了,Google要完了?”

这种说法,可能过于简单了。真正的高效人士,从不在工具之间做“你死我活”的选择题,他们总是在思考“如何组合”的应用题。面对一个任务,是该打开熟悉的Google搜索,还是求助于万能的ChatGPT?这背后其实有一套清晰的决策逻辑。

四大工具,定位完全不同

首先,我们要明白,不同的工具是为解决不同问题而生的。根据电脑玩物站长Esor的实测,我们可以这样给它们画像:

  1. Google 搜索:你的信息侦察兵。当你目标明确,需要寻找特定事实、官方网站或广泛的原始资料时,它是最可靠的选择。它的核心是“索引”,帮你从海量信息中找到最相关的链接。
  2. Google AI 模式(SGE):你的情报整合员。它不是简单罗列链接,而是理解你的搜索意图,对搜索结果进行语义上的重组和归纳,为你画出一张“知识地图”,告诉你从哪里开始探索比较好。
  3. AI 摘要工具:你的速读翻译官。当你面对一篇长篇报告或复杂论文,没时间细读时,它能快速提炼核心论点、关键数据和作者主张,帮你“啃”下硬骨头。
  4. ChatGPT 等生成式AI:你的创意副驾与执行官。当你需要从零到一创作、进行头脑风暴、撰写草稿,或者需要个性化的深度对话与协作时,它是最佳拍档。

一套决策框架,告别选择困难

下次再遇到问题时,别急着打开某个工具,先问自己四个问题:

  • 我的目标是什么? 是为了“找”一个已知答案(用Google),“理解”一个陌生领域(用Google AI模式),还是“创造”一个全新内容(用ChatGPT)?
  • 我手头有什么线索? 如果有明确的关键词或已知来源,直接搜索效率最高。如果只有一个模糊的想法,不妨先让AI帮你梳理思路。
  • 对准确性要求多高? 如果是需要核查的严肃事实或数据,务必从权威来源(Google搜索结果)出发。如果只是激发创意,可以容忍AI一定程度的“自由发挥”。
  • 我的时间有多紧张? 需要快速定位信息,用搜索。需要快速理解长文,用摘要。需要深度打磨内容,则要留足与ChatGPT互动的时间。

三个即用型提示模板,无缝衔接你的工作流

这里有三个模板,帮你把理论用起来。

从“搜索”到“理解”的桥接模板

当你用Google搜到一堆链接,但没时间一一细看时,用这个模板让AI帮你整合:

“请基于以下5个搜索结果链接,帮我整理出关于[主题]的3个主流观点,2个反方或争议观点,并为每个观点附上来源URL链接。[此处粘贴链接]”

“啃”下长文的省时模板

拿到一份PDF或长篇报告,直接丢给能处理文档的AI,然后说:

“请用‘三个核心要点+两个潜在风险+一句总结’的结构,为我摘要这篇文档。所有要点需注明出自原文哪个章节或段落。”

从“想法”到“成品”的创作模板

当你需要写一份报告或文章时,可以这样启动:

“我正在构思一篇关于[主题]的文章,目标读者是[描述读者]。请先帮我生成一个包含‘引言、三个分论点、案例、结尾’的大纲。确认大纲后,我们再逐段展开。”

最后的提醒:别忘了你的“指挥官”角色

AI生成的内容,尤其是事实和数据,可能存在“幻觉”。最稳妥的做法是,让AI的每一个关键论点都附上可验证的来源链接。这不仅是职业要求,更是对信息负责的体现。

别再把这些工具看作竞争对手,而应把它们看作一个高效团队。Google是信息侦察兵,AI摘要是情报分析员,ChatGPT是参谋兼文书。而你,才是那个运筹帷幄、做出最终判断的指挥官。

那么问题来了,在你的工作流里,最常用的是哪个工具组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

关注作者–看更多有趣有料的信息

Share this content:

微信二维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