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AI只会说套话?用这招让它脑洞大开

你的AI只会说套话?用这招让它脑洞大开

你的AI只会说套话?用这招让它脑洞大开

你有没有觉得,和AI聊久了,它越来越像个只会说套话的“懂王”?给出的答案总是四平八稳,缺少惊喜,仿佛被一个固定的“思维框架”锁住了。

这种现象被称为“模式坍塌”(Mode Collapse),即模型倾向于输出在训练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最“安全”的答案。这让它在需要创造力的任务上,表现得像个想象力枯竭的员工。

最近,斯坦福与东北大学的研究者提出了一个极其简单,却又非常巧妙的解决方案,叫作“口述取样”(Verbalized Sampling, VS)。

这个方法的核心,不是教AI新的知识,而是改变我们向它提问的方式,引导它自己跳出思维定式。

传统的提问方式,是我们给一个指令,AI直接给一个它认为“最佳”的答案。而“口述取样”则要求AI在给出最终答案前,先进行一步“自我脑暴”。

它要求模型先生成多个不同的候选方案,并为每个方案标注一个“自信度”或“概率”(p-value)。然后,最关键的一步来了:我们指示它,基于那个它自己认为最不靠谱、概率最低的方案,去进行创作。

这就像是让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演,放弃最商业化的剧本,而去拍那个他觉得最小众、最大胆的构思。结果往往是,我们能得到一个充满新意、远超预期的作品。

这背后其实是一种更高阶的思考:我们不再是单纯地向AI索取信息,而是在利用它的“元认知”能力——让它评估自己的想法,并刻意选择“非共识”路径。这标志着我们从“提示工程”向更深度的“AI思维引导”迈进了一步。

下面是三个可以直接复制使用的模板,让你立刻体验“口述取样”的威力:

第一步:创意写作模板

当你需要一个故事、文案或营销点子时,试试这个:

“针对[你的主题],请先给出5个不同风格的构思。为每个构思标注一个你认为它被采纳的概率(格式为 p=…%)和一个风格标签。然后,选择那个p值最低的构思,为我写出一段完整的文案。”

第二步:产品或品牌命名模板

命名任务常常陷入俗套,用这个方法来挖掘新词:

“请为我[描述你的产品]想10个候选名称。你需要从‘新颖性’和‘易读性’两个维度,为每个名称打分(1-10分),并解释打分理由。最后,请筛选出那几个‘新颖性得分高,但易读性得分不低’的选项,并告诉我为什么它们值得考虑。”

第三步:无限头脑风暴模板

需要大量点子,又不想被主流思路限制?试试“反向筛选”:

“围绕[你的议题]进行头脑风暴,请输出一个包含至少20个想法的想法池,并为每个想法标注一个你认为的‘典型性’概率(p=…%)。然后,执行‘反向选择’:只保留p值最低的20%的想法,并对这些想法进行细化和展开。”

当然,这种方法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刻意追求“非主流”可能会产出一些过于离奇、不切实际或难以执行的想法。因此,建议在得到创意输出后,可以追加一个指令,让AI进行“可行性评估”或“风险自检”,确保创意能够落地。

下次当你觉得AI的回答又陷入无聊的套路时,不妨试试这种“口述取样”的方法。它就像一个开关,能瞬间激活AI的“B面人格”,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你还发现过哪些能让AI“跳出舒适区”的奇特指令?在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关注作者–看更多有趣有料的信息

Share this content:

微信二维码

发表评论